來自中國核電消息,5月27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江蘇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能源站正式澆筑第一罐混凝土。這標志著經過三個月樁基施工建設,全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所謂核能供汽,是利用核電廠熱量,解決石化產業用汽需求,降低綜合能耗和消除環境污染的一種新途徑。”中國核電相關負責人表示,核能作為是安全、經濟、高效的清潔能源,在碳達峰碳中和與能源轉型大背景下,是推動工業用汽清潔低碳化的有效途徑。
此次核能供汽是中核集團和中國核電繼核能供暖后,在核能綜合利用領域開展的又一積極探索。從單一發電到居民供暖,再到工業供汽,中國核能從“單一型選手”向“全方位服務”升級發展,將為我國建立近零排放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核”力量。
據了解,江蘇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用汽需求方為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作為我國沿海地區規劃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該石化基地是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明確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著力打造世界一流大型石化基地。
該項目以田灣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蒸汽作為熱源,將蒸汽輸送至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進行工業生產。項目總投資7.3億元,建設周期24個月,預計2023年底投產供汽,為連云港石化基地能源供給貢獻綠色力量,也為全國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能源示范方案。
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連云港石化基地提供480萬噸工業蒸汽,可實現每年減少燃燒標準煤40萬噸,等效減排二氧化碳107萬噸、二氧化硫184噸、氮氧化物263噸,相當于新增植樹造林面積2900公頃。同時每年為石化基地節省了70多萬噸碳排放指標,提供了更多的環境空間。
作為在蘇的中央企業和最大的清潔能源企業,江蘇核電積極探索核能供汽等多種方式的核能綜合利用,在連云港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與連云港市徐圩新區石化基地聯合開展建設規劃,項目設計已通過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評審。該項目2月23日開始樁基施工,目前相繼完成了氣象塔和環境監測站遷建、能源站全部樁基施工建設,預計年底將完成項目配套的海水淡化廠房和能源站結構封頂。(記者 李新民 北京報道)